延續上一篇,關於很有個性的資優班國中老師。讓我回想起國中時候。
國中的人生呀,算算也十幾年前的事了。
那時候我是個數理資優班的學生。
一個年級24個班有兩個資優班,每班都大概40個人,
每次段考我的成績雖然不是最前面,但全校排名起來也通常在前五六十名內。
當時班上的同學,據我所知現在一個當了醫生、好幾個當了老師和護士,基本上以一般人的定義來看,大家都混得還不錯。
當年的班導對很多同學來說是個恩師。在我的記憶裡,她卻帶給了我很多惡夢。
我是個實踐力挺強又很有想法的孩子,
常會天馬行空的在課堂上提出很多聯想到的問題(如果當時可以隨時google就好了)
儒家思想裡講究尊師重道,學生哪能質疑課堂內容又或者可以有異議的。
我做了不少讓她覺得頭痛的事。例如總是舉一反三,提出很多點子。
她常在全班面前說我帶壞班級風氣,沒有女孩子或學生該有的樣子,
也常用轉班這件事威脅,凡事先拿我開刀。
印象很深刻某女同學交男朋友我也莫名其妙的被罵了一頓。
她對於我們家沒有背景沒有財力不是什麼出色的地方人物很不屑,對我也是刻薄,
國一結束後,她讓我簽了一張紙,連父母也沒通知,真的就把我轉到普通班了。
那時候年紀小,不懂得為自己爭取,也就這樣默默吞了很多不公平。
時間快轉,後來十八歲那年我決定離開台灣,遠離自已一直格格不入的教育體系,
透過邊打工邊旅行的方式走了近三十個國家,
台灣高中沒念完出了四本書,去了無數間大學和公司還有節目演講和分享。
鼓勵那些和我一樣有著反骨精神的孩子相信自己,
不要被環境綁住,不要被傳統絆住腳,不要害怕反駁大人,
很多大人一天到晚給意見但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
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不要因為沒人認同就不敢作夢。
管他的三姑六婆還是別人怎麼想,自己的決定只要不傷害到他人,
自己怎麼想怎麼看待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不知不覺我很快就要進入人生30了。跟著老公搬到美國也好幾年了。
人生沒有以前那樣精彩,但也過得不錯,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
養育兩個小小孩則成了另一種體驗和挑戰。
若回到18歲那年,我仍會做一模一樣的決定走到今天,沒有後悔。
如果當初,那個資優班導師沒有趕我走,我可能現在過著很無聊的人生吧。
但如果,當初我遇到的是彭珮慈那樣的導師,陪學生探索和嘗試,
我可能走的又是不一樣的路吧。
人生呀,不是只有一條只要念書就會成功的路。
會念書可能讓你找到一個不錯的工作,因為你能循規蹈矩和聽人指示乖乖做事。
不會念書的人,常常是充滿創意跑去創業跑去冒險的人,
生活可能比較沒有這麼平穩但肯定更多人生起伏故事可以講給下一代聽。
我們的終點都是一樣的。
不論是工作感情還是家庭,
我認為最成功的人生,是知道要如何在現實與夢想間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衡。
先對自己交代好,再去煩惱跟別人交代吧。
(又或者,其實沒必要跟任何人交代,因為這是自己的人生呀)
希望台灣有更多像珮慈那樣的老師,
能夠引導不同的學生勇敢挑戰舊有體制和創造更多真正自由和平等的新文化。
像暖暖一樣繼續帶壞社會風氣吧 (笑)